移动版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战爆发

2023-09-17 11:08 魔法怎么失灵啦 0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具规模现代钢铁军舰(当时称呼“铁甲舰”)海战,至今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售出军舰给日清双方的英国及当时各军事大国极为关注此场海战。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战爆发

1894年,清廷的洋务运动进行了三十馀年后,清朝海军分为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四支舰队。其中北洋水师实力最为强大,其他各支水师除广东水师的三艘小型巡洋舰滞留北洋参加了海战以外,因实力贫弱,在战争期间无所作为。日本海军各支舰队于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统一整编为联合舰队,由伊东亨海军中将担任联合舰队司令。联合舰队的编队分为以下小队:本队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第一游击队和第二游击队。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艘巡洋舰在丰岛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的济远和广乙两艘巡洋舰,即丰岛海战,甲午战争爆发。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向对方宣战。北洋舰队和联合舰队面临着相同的任务:护送援军、争夺朝鲜半岛附近海域的制海权。北洋水师主要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线巡弋。8月10日,日本联合舰队迫近威海,光绪皇帝责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畏葸”,北洋大臣李鸿章不得不命丁汝昌赴黄海巡航以平息皇帝的愤怒和缓解舆论的压力。9月12日,北洋水师主力舰12艘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与北洋水师在战略上“保船制敌为要”不同,日本海军在战争之前就制定了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明确计划。当日本联合舰队护送援军登陆仁川的行动完成后,9月13日,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开赴鸭绿江口,搜寻向北洋水师主力决战。虽然两军指挥为丁汝昌与伊东亨,但实际上海军作战不单设备现代,就连指挥方式亦为“技术语言”,非受过正规训练无法指挥。因此双方实际指挥官皆为副帅,中方为刘步蟾、日方为东乡平八郎。两人皆留学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校,为同班同学。这场海战可说是两位“同学”间的对决

黄海海战从9月17日12时50分,北洋水师旗舰定远首先开炮开始进入战斗。至17时30分,北洋水师经远沉没,联合舰队发出“停止战斗”的信号终止。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以及触礁后被毁的广甲5艘军舰,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六百余人;日本舰队松岛、比睿、赤城、西京丸4舰受重伤,死伤官兵300余人。黄海海战以后,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退回退回旅顺、威海,“避战保船”也即采取了存在舰队策略,不再出战,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关于黄海海战的胜负,由于北洋海军损失较重且于海战中盘后呈瓦解之势,因此常久以来的主流见解为此役为北洋海军大败;然而近年亦有军事学者纽先钟等主张:北洋海军此次出航的原始目的(为兵轮护航)获得了成功,而日本联合舰队原本寄望以一役消灭北洋海军主力的企图却并未达成,再加上日军在旗舰松岛中弹受创后主动退出战场(北洋海军甚至进行了短暂的追击),因此视此役的结果为两军打平甚至是中方获得战略层次上的胜利亦不为过。但由于北洋海军缺乏修复船舰的后勤能力,北洋海军总督丁汝昌也在斯役后令舰队以存在舰队形式停泊威海卫不出,终使中方丧失甲午战争之制海权,最终导致北洋海军之覆灭。

黄海海战结束以后,8月24日,济远舰管带方伯谦被清政府以“临阵退缩”罪名判处斩首。

0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果你觉得好欢迎分享此网址给你的朋友。

本文统计

  • 发布时间:2023-09-17 11:08
  • 修改次数:0
  • 修改时间:2023-09-15 11:12
  • 浏览热度:55
  • 评论数量:0
  • 点赞次数:0
评论
举报
验证码
发表

暂无评论,期待你的妙语连珠

举报文章问题
验证码
举报文章问题

已收到!

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