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印度援华医疗队抵延安,共筑抗战时代的健康友谊

2023-02-14 11:15 魔法怎么失灵啦 0
编辑有话说:这是一支来自印度的医疗队,为了援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他们勇敢地来到了延安。这体现了中印友好合作的精神,也展现了国际间的团结和支援。他们的到来将为中国人民带来希望和康复。

1939年2月12日,印度援华医疗队经长途跋涉,到达延安,受到热烈欢迎,毛泽东亲自接见了他们。

1939年2月12日,印度援华医疗队到达延安

1937年年底,印度国民大会决定派遣医疗队援华抗日。今年1月9日,该医疗队乘海轮从盂买出发。17日到达广州,队长是爱德华大夫,柯棣华是该队著名医生之一。

柯棣华(Dwarkanath S. Kotnis)(1910年10月10日-1942年12月9日)出生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绍拉浦尔市,家庭出身属于较高的种姓,但由于兄弟姊妹共有8人,生活并不富裕。他的母亲有残疾,父亲有民族解放思想,幼年时即随同父亲参加抵制英国货的斗争。后来考入孟买著名的G.S.医学院,因为参加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被迫辍学。又以顽强不屈的精神重新考学,终于于1936年从孟买助学医学院毕业并考取英国皇家医学院。

二战爆发后,他没有去英国上学,参加了巴苏大夫领导的一个五人援华医疗队,于1938年到中国,为国民革命军救助伤员。1939年2月前往延安,参加了八路军医疗队,在晋察冀边区全力抢救和日本军队作战的伤员,并以自己的身体试验治疗当时在边区流行的传染病。1941年接替牺牲的白求恩大夫,成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院长。

1941年他和卫生学校的教员郭庆兰结婚,婚后生有一子,由当时晋察冀边区司令聂荣臻起名为柯印华。柯棣华于1942年7月7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由于癫痫病发作,在前线逝世,年仅32岁。1949年将他和白求恩大夫安葬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陵园中惟有的两座雕像是他和白求恩大夫。

为了纪念他,毛泽东亲自写了一个条幅:“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这帧条幅目前存放于柯棣华家族。

国际舆论认为,除了释迦牟尼和达摩祖师外,他是第三位对中印关系起了重大影响的印度人,所有访问印度的中国领导人,包括周恩来、江泽民等,都慰问过他在印度的家族。中国和印度都为了纪念他发行过邮票,印度还曾以他的生平事迹拍过一部电影。

0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果你觉得好欢迎分享此网址给你的朋友。

本文统计

  • 发布时间:2023-02-14 11:15
  • 修改次数:0
  • 修改时间:2023-09-17 15:27
  • 浏览热度:82
  • 评论数量:0
  • 点赞次数:0
评论
举报
验证码
发表

暂无评论,期待你的妙语连珠

举报文章问题
验证码
举报文章问题

已收到!

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