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家知识网(易家电子)ejdz.cn
COPYRIGHT © 2023 渝ICP备20008086号-17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5138号
液晶,即液态晶体(Liquid Crystal,LC),是相态的一种. 1888年3月14日,弗里德里希·莱尼泽发现液晶. 液晶因为具有特殊的理化与光电特性,20世纪中叶开始被广泛应用在轻薄型的显示技术上。
扩展阅读
历史
1850年,普鲁士医生鲁道夫·菲尔绍等人发现神经纤维的萃取物中含有一种不寻常的物质。
1877年,德国物理学家奥托·雷曼运用偏光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液晶化的现象,但他对此现象的成因并不了解。
1888年3月14日,奥地利布拉格德国大学的植物生理学家弗里德里希·莱尼泽(Friedrich Reinitzer)借由在植物内加热苯甲酸胆固醇脂研究胆固醇,观察到胆固醇苯甲酸酯在热熔时的异常表现。
该物质在145.5℃时熔化,产生了带有光彩的混浊物,温度升到178.5℃后,光彩消失,液体透明。此澄清液体稍微冷却,混浊又复出现,瞬间呈现蓝色。
莱尼泽反复确定他的发现后,向德国物理学家奥托·雷曼(Otto Lehmann)请教。
当时雷曼建造了一座具有加热功能的显微镜去探讨液晶降温结晶之过程,后来更加上了偏光镜,成为深入研究莱尼泽的化合物的重要仪器。从那时开始,雷曼的精力完全集中在该类物质。
他开始以为这种物质是软晶体,然后改称晶态流体,最后深信偏振光性质为该物质特有,流动晶体(Fliessende kristalle)的名字才算正确。此名称与液晶(Flussige kristalle)已经十分相近。
莱尼泽和雷曼因此被誉为液晶之父。
用途
液晶分子的排列,后果之一是呈现有选择性的光散射。因排列可以受外力影响,液晶材料制造器件潜力很大。范围于两片玻璃基板(已发展出塑胶基板)之间的手性向列型液晶,经过一定手续处理,就可形成不同的纹理。
电场与磁场对液晶有巨大的影响力,向列型液晶相的介电性行为是各类光电应用的基础。
用液晶材料制造以外加电场操作之显示器,在1970年代以后发展很快。
因为它们有小容积、微量耗电、低操作电压、易设计多色面版等多项优点。不过因为它们不是发光型显示器,在暗处的清晰度、视角和环境温度限制,都不理想。无
论如何,电视和电脑的屏幕以液晶材质制造,十分有利。大
型屏幕在以往受制于高电压的需求,变压器的体积与重量不可言喻。其实,彩色投影电视系统,亦可利用手性向列型液晶去制造如偏光面版、滤片、光电调整器。
暂无评论,期待你的妙语连珠
已收到!
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