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中国电影艺术家夏衍永别影坛

2023-02-06 10:57 魔法怎么失灵啦 0
编辑有话说:夏衍是中国电影界的重要艺术家,他创作了多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以其深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逝世是中国电影界的巨大损失。

夏衍原名沈乃熙,1900年生于浙江杭州,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

1995年2月6日,电影艺术家夏衍逝世

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他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他经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外国名著。1929年,他参加筹备左翼作家联盟,次年当选“左联”执行委员。1933年以后,他担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成为我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先后创作了电影剧本《狂流》、《春蚕》、《风云儿女》、《压岁钱》,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等,对30年代进步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夏衍在上海、广州、桂林、中国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辗转到重庆,任中共南方局文化组副组长,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特别是戏剧运动,同时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辑,创作了《一年间》、《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等多部话剧。抗战胜利后,他先后在上海、南京和中国香港等地领导党的文化工作。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他先后任上海军管会文管会副主任、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市文化局局长、上海市文联主席等职。1955年后,他历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曾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庭》和《烈火中永生》等电影剧本,撰写了《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等理论专著,这些作品已成为中国电影宝库中的经典,有着久远的艺术生命力。“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1977年后,他先后担任对外友协副会长、中日友协会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82年,他当选为中顾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对外友协顾问、中日友协顾问、中国作协顾问。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热情肯定和高度赞扬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各项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1994年10月,国务院特授予他“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拓展阅读

夏衍作为中国三十年代开始的左翼戏剧运动的先驱者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对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无论从戏剧的表现内容,还是戏剧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都在对 “ 五四”以来中国话剧优秀传统继承的基础之上, 进行了许多开艺术先河的创造性探索, 营造了自己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夏衍创作的着力点,在于通过关注大时代里普通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的精神悲欢,来提示社会政治和革命的主题。夏衍大多将自己鲜明的政治态度, 寓托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内心冲突中, 从简单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反映出激荡的时代特征, 让读者和观众听到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以一种近乎平庸的写实精神反衬出波澜壮阔的时代生活,将社会政治意识、政治热情与艺术创作地结合在一起, 这使他在同时代剧作家同行中脱颖而出, 并获得了自己的文学史地位。

夏衍出于对政治的热情和信仰的追求,一心想要自己的创作介入政治生活领域,但他并未简单地以艺术图解政治, 而是以自己日臻成熟和明晰的创作个性、以他对政治与艺术关系的独特理解化开了僵硬的政治外壳。 可以说, 夏衍正是以其敏感多思、善于冷静地观察和剖析的艺术气质将作品的政治倾向性与艺术性完善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他富有个性的戏剧艺术风格。

0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果你觉得好欢迎分享此网址给你的朋友。
文章标签

本文统计

  • 发布时间:2023-02-06 10:57
  • 修改次数:0
  • 修改时间:2023-09-17 16:00
  • 浏览热度:67
  • 评论数量:0
  • 点赞次数:0
评论
举报
验证码
发表

暂无评论,期待你的妙语连珠

举报文章问题
验证码
举报文章问题

已收到!

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