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630年11月15日因病卒于巴伐利亚公国雷根斯堡

2023-11-15 10:52 魔法怎么失灵啦 0

开普勒(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1587年进入蒂宾根大学,开始研究哥白尼的天文学。其主要成就是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他分析第谷·布拉赫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开普勒定律):第一定律为椭圆轨道定律——行星轨道呈椭圆形,太阳在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为相等面积定律——在相等的时间内,行星和太阳联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定律为调和定律——任何两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同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这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630年11月15日因病卒于巴伐利亚公国雷根斯堡

1587年开普勒在蒂宾根读书,受到蒂宾根大学天文学教授迈克尔马斯特林(Michael Maestlin)的影响而信奉哥白尼的学说。大学毕业后,得天文学硕士学位,获聘到格拉茨的新教神学院担任教师。其后,开普勒离开神学院前往布拉格,与第谷布拉赫一起从事天文观测。1601年布拉赫逝世,死前把自己所有的天文观测资料赠给开普勒。开普勒留在布拉格编制星表,研究行星的轨道。1627年他的《鲁道夫星行表》(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的名字命名)问世,比当时通行的星行表都要准确。

1596年,开普勒在宇宙论方面的著作《宇宙的奥秘》出版。1604年10月17日,他发现了超新星SN 1604(最早有人于10月9日发现),经深入研究后著作了《蛇夫座脚部的新星》,而该颗超新星亦以他命名为开普勒超新星。他在1609年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1618年发现了第三条定律,就是后来被称为“开普勒定律”的行星三大定律,定律说明了行星围绕太阳转的理论。

开普勒也是近代光学的奠基者,他研究了针孔成像,并从几何光学的角度加以解释,并指出光的强度和光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开普勒也研究过光的折射问题,1611年发表了《折光学》一书,最早提出了光线和光束的表示法,并阐述了近代望远镜理论,他把伽里略望远镜的凹透镜目镜改成小凸透镜,这种望远镜被称为开普勒望远镜。

开普勒也研究过人的视觉,认为人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所发出的光通过眼睛的水晶体投射在视网膜上,阐明了产生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开普勒还发现大气折射的近似定律,最先认为大气有重量,并且说明了月全食时月亮呈红色是由于一部分太阳光被地球大气折射后投射到月亮上而造成的。

1630年11月,开普勒在雷根斯堡发高热,几天后在贫病中去世,葬于当地的一家小教堂。他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是:“我曾测天高,今欲量地深。我的灵魂来自上天,凡俗肉体归于此地。”

0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果你觉得好欢迎分享此网址给你的朋友。

本文统计

  • 发布时间:2023-11-15 10:52
  • 修改次数:0
  • 修改时间:2023-11-15 10:54
  • 浏览热度:10
  • 评论数量:0
  • 点赞次数:0
评论
举报
验证码
发表

暂无评论,期待你的妙语连珠

举报文章问题
验证码
举报文章问题

已收到!

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