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为什么我们说相比《三伏》更爱《烟火》

2023-08-11 14:24 歌舞伎町头牌坂田银时 0

《烟火》是一款中国本土题材的恐怖悬疑解谜游戏。故事发生在偏远的山中小镇,一场葬礼上的意外火灾牵扯出一宗已经结案的灭门惨案。新人警察林理洵在机缘巧合下重新调查灭门案,随着调查深入,受害者的过往慢慢浮出水面,案子真相却变得扑朔迷离……

为什么我们说相比《三伏》更爱《烟火》

2000年,山城市新闻频道的电视画面莫名跳出一则旧广告,而广告的代言人是已经去世的特异功能少年——三眼神童。有传闻三眼神童的亡魂发功劫持了电视信号。 调查局受命展开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藏在黑暗处的犯罪团伙逐渐浮出水面。

游戏定位:

在体验了两款游戏之后我们不难得出他们的相同之处,美术风格上浓厚的怀旧气息、视听效果上通过类蒙太奇手法展现的张力、组团探案的游戏模式以及完整的故事架构。然而在定位上虽然二者兼具悬疑解谜因素但也存在明显差异,《烟火》更偏向恐怖因素,幽暗的环境,传统民俗色彩浓郁,在操作过程中玩家更能感受到紧张感、沉浸感,而《三伏》则偏向于悬疑,在推进的剧情中向我们展示真相与人物关系。同样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故事,《烟火》重揭露,《三伏》重讲述,前者以鬼怪破迷信的主题让人印象深刻,后者则是展现了时代下的群像以刻画出完整的众生相。

为什么我们说相比《三伏》更爱《烟火》

游戏情节:

在剧情设定方面二者有着较大差异,一种最本质的差异是到底是否存在鬼魂。《烟火》当中陈老师的引领,阴曹地府的呈现种种迹象表明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亡人的国度,这也是玩家可以轻易接受的传统设定,在这种设定下现象的产生只需要符合逻辑与因果,对于凭空出现的人、突然出现的车等等我们只需考虑为什么出现在这里,而不需要考虑怎样出现在这里。《三伏》最令玩家诟病的也正是这一点,在DEMO中玩家初次体验双主角在不同时空间的交互感到新奇时,等来的答案却是企图用科学解释的一切都是植物粉末产生的幻象,甚至还伴随着光盘的观看次数产生程度上的差异,这不得不让人觉得过于理想化,即使是玩家也能轻易区分产生幻觉和定向追忆的区别。

为什么我们说相比《三伏》更爱《烟火》

在剧情结尾的处理上,《烟火》在抽丝剥茧地厘清惊人真相,将陈老师的人物形象塑造地有血有肉后才顺理成章地将玩家早已猜测到的答案和盘托出,此时的玩家看待陈老师的牺牲,是通过叶敬山、田芳芳等人的视角,产生了自己的感情色彩。而后无论是田芳芳的误杀和叶敬山的参与对玩家来说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剧情反转。《三伏》对人物形象刻画相对薄弱,玩家不易在游玩过程中产生共情,在结尾本应是高潮部分的解救行动也只能算是草草收尾,邱芜的死也没有像《烟火》那样为玩家创造情绪宣泄的支点,好的剧情为观感而服务,为死而死不仅打破了玩家好感,甚至有一些对人物剧情的不尊重。

为什么我们说相比《三伏》更爱《烟火》

游戏视听:

在剧情结尾的处理上,《烟火》在抽丝剥茧地厘清惊人真相,将陈老师的人物形象塑造地有血有肉后才顺理成章地将玩家早已猜测到的答案和盘托出,此时的玩家看待陈老师的牺牲,是通过叶敬山、田芳芳等人的视角,产生了自己的感情色彩。而后无论是田芳芳的误杀和叶敬山的参与对玩家来说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剧情反转。《三伏》对人物形象刻画相对薄弱,玩家不易在游玩过程中产生共情,在结尾本应是高潮部分的解救行动也只能算是草草收尾,邱芜的死也没有像《烟火》那样为玩家创造情绪宣泄的支点,好的剧情为观感而服务,为死而死不仅打破了玩家好感,甚至有一些对人物剧情的不尊重。

为什么我们说相比《三伏》更爱《烟火》

结束语:

《烟火》的上乘使得玩家对《三伏》期待颇高,虽然预期很难达到但我们还是应该客观看待新的作品。提出合理的批评,不说一坨屎,不无脑夸神作,为中国游戏制作环境献力。

谢谢大家,祝大家生活愉快!
0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果你觉得好欢迎分享此网址给你的朋友。

本文统计

  • 发布时间:2023-08-11 14:24
  • 修改次数:0
  • 修改时间:2023-08-11 14:28
  • 浏览热度:33
  • 评论数量:0
  • 点赞次数:0
评论
举报
验证码
发表

暂无评论,期待你的妙语连珠

举报文章问题
验证码
举报文章问题

已收到!

我们将尽快处理。